

为了确保游览安全
景区在综合管理、员工管理、游览组织、公共卫生
购物娱乐、餐饮等方面进行有序排查
对新冠病毒进行有效防控
(一)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根据防控工作部署和疫情动态变化,全面统筹落实疫情防控与有序受控开放工作。(二)实行“一景一策、一景一案”原则,制定《景区新冠肺炎防控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确保有效实施。(三)成立专门的消毒小组和督查小组,负责景区内各区域的消毒和检查落实工作,并建立消毒、检查等台账,做到有据可查、有迹可循。(四)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开放的资金和防控用品等物资保障,确保满足防控和开放工作的需要。(五)将传染病预防知识纳入员工常规培训内容,景区开放前,通过景区QQ群、微信群等途径,完成员工疫情防控的全员培训,达到应知应会并具有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六)坚持“全覆盖、零疏漏”,利用健康码等数字化手段,建立员工的身体健康档案,强化智能化、点穴化的员工健康日监测制度。(七)实行“一日一进一测一登记”制度,员工进入景区前须进行体温检测,并记录台账。(八)员工、游客如有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者立即实行居家观察,并向溱湖旅游度假区报告有关情况。(九)严格落实员工日常管理“四个不”,即不集中会议、不扎堆聊天、不相互串岗、不集中就餐,减少人员聚集的活动。员工用餐采用分时段就餐或分餐制。(十)加强办公场所通风换气,中央空调和通风管道暂停使用,办公距离保持1.5米。做好公共场所和办公场所的消毒工作。(十一)密切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做好心理调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倡导员工适度锻炼,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开展文明服务,注意咳嗽和喷嚏礼仪。(十二)加强景区开放的准备工作,重点对公共场所、设备设施、游览安全等重点区域或环节,开展体检式检查,确保安全开放、安全游览。(十三)积极配合当地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切实做好日常防控,设立临时隔离点。一旦发现疫情,及时启动预案,做好防控应急处置工作。(一)员工实行分次分批到位。先安排本市内的员工返工,其他地区员工视当地疫情情况和员工健康状况根据防疫要求进行返工。对已返回的员工,及时登记、做好体温和症状监测,及时向溱湖旅游度假区报告相关信息。(二)员工上班途中必须佩戴口罩,进景区时要接受工作人员测温,检查有无发烧等症状,必要时进一步确诊(体温检测超过37.0℃的人员,在“体温检测记表”进行记录跟踪,同时进行二次检测,超过37.2℃的人员安排休假;),禁止带病上班。(四)员工就餐过程中,拉开距离行走,禁止二人以上同行和聚堆。(一)景区开放时间服从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经批准或报备后有序有控开放。(二)景区实行预约制等限流措施,日接待量不超过日最大承载量的60%。室内活动场所从严控制开放(湿地科普馆暂缓开放),瞬间流量不超过最大瞬时流量的30%,确保游客间距能达到1.5米以上。(三)本景区实行实名制购票和游览,所有游客主动填写《游客健康状况登记表》。(四)旅游景区主入口醒目位置设立告示牌,提醒游客遵守相关防控的要求、常识和注意事项,并公布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电话。(五)景区入口实行入园必检,利用红外线测温仪或其他温度计对游客测量体温并登记造册。(六)售票窗口、检票口服务人员、保洁员、讲解员等近距离服务游客的一线员工必须正确佩戴和摘脱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并落实有效防护措施。(七)游客服务(咨询)中心放置中英文防治新冠肺炎的宣传资料,免费向游客发放。(八)游客服务(咨询)中心每天至少消毒两次以上,并放置“本中心已消毒”告示。(九)游客中心应备有75%的酒精棉球或其他消毒液等物品,免费供游客使用,不得在游客中心存放酒精,并严格按照技术规定做好管理使用的安全防范。(十)为游客免费提供使用的拐杖、轮椅、雨伞、语音导游设备等物品,做到一天一消毒、一客一消毒。(十一)景区内公用设施、电子触摸屏每天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不少于4次。(十二)景区医务室设立医疗急救点,配备一次性口罩、消毒液、医用体温表等医用物资。(十三)景区讲解员讲解与客人保持1.5米以上距离。(十四)对相对封闭的参观点采取规范有效的空气消毒措施,避免消毒过程对文物的损坏。(十五)景区内部交通工具尽量减少使用,如需使用,每天至少消毒两次,采取隔位就坐的方式控制乘坐人数,保证游客间距。(十六)团队游客应妥善安排分时段、间隔性入园,提倡团队游客不超过30人,避免集中入园,实行分散式游览,严控人员聚集。(十七)通过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形式,营造文明旅游良好氛围,倡导游客文明旅游,减少聚集,注意个人防护。(十八)加强群防群控,强化与属地的防疫、公安、文旅等部门联动,对不配合体温检测、随意吐痰、乱扔垃圾等游客不文明行为要予以制止和劝导,对明显违反防控规范的游客或有关行为,第一时间报告当地防控有关部门处置。(一)强化景区停车场防控和消毒管理,团队和自驾车辆实行分区停放,车辆隔位停放,引导分散下客入园。(二)旅游景区垃圾箱(桶)实行“一日两清理两消毒”制度,保持区内环境整洁。增设废弃口罩回收专用箱(桶)。(三)公共卫生间通风良好,卫生设施完善,须配备洗手液、一次性擦手纸,并确保供水正常和烘干机正常使用。坐便器、便池、洗手台、把手等清洁后用消毒水消毒,地漏每天用消毒水冲洗。(四)加强景区施工项目现场管理,有序恢复项目建设,落实防控制度,全员加强员工健康监测。(一)景区的购物商店加强通风换气,营业期间保持门窗敞开,每天进行严格消毒两次。(二)参与性的娱乐项目设施中游客使用或接触的物品和设备表面,均须用消毒液或75%酒精棉球等擦拭消毒,做到一客一消毒、一天全消毒。(三)加强景区内动物的防疫工作,禁止游客与动物的直接接触。
(一)景区内的餐厅营业时间自然通风;关闭没有新风设施或自然通风条件的包厢。(二)景区内的餐厅禁止聚餐,餐厅实行分餐模式。加大餐厅内餐桌间距,保证人与人间距1.5米以上。(三)严格落实“戴口罩、勤洗手、保距离”要求,餐饮厨师、服务员等一线服务人员、每次上岗前必须洗手和消毒。厨师全部佩戴专用防护面罩上岗。(五)餐厅禁止提供以野生动物为原料的菜品,生冷食品确保卫生。(六)外来人员(含供应商)实行非接触性配送,并建立供应单位送货人员的健康登记制度。(八)落实餐具、熟菜案板等重点用品,实行严格有效的消毒措施。(九)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操作,冰箱食品必须生熟分开。(十)冷菜间有过滤水,过滤器芯须注明更换日期和下次更换日期;配备紫外线消毒设备,制定有效的消毒时间规定。(十三)餐饮垃圾坚持日产日清,强化腐烂垃圾的防疫处理。(十四)加强对景区内部饮食摊点的管理,确保食品卫生。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全国著名三大洼地之一的里下河地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家经过试点验收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与江南水乡的青砖绿瓦、烟雾氤氲不同,溱湖湿地公园内河网交织、蒲草丰茂、空气清新,白天帆影翩翩,夜晚渔火点点,富有里下河地区独特的自然和民俗风貌。
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包容有众多水生生物、湿地生物和陆生生物,类型多样,资源优越,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以此为主要的栖息地。游走于溱湖湿地公园,时时有水鸟唱于芦丛之中,野凫绕于游船之旁,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令人神往,教人流连。